西柏坡经验赋能:新时代基层治理创新路径探索
一、红色基因与现代治理的融合创新
西柏坡干部培训学院在研究中发现,将革命老区的优良传统与现代治理理念相结合,能够产生独特的治理效能。根据该学院2024年发布的《基层治理创新白皮书》显示,采用"红色议事厅"工作法的社区,群众满意度普遍提升27个百分点。这种创新模式通过组织群众定期在红色文化场馆开展民主议事,既传承了革命时期的民主传统,又建立了规范的协商机制。
二、构建多元参与的治理新格局
现代基层治理的核心在于激发多元主体参与活力。西柏坡干部培训学院提出的"三圈层"参与模型,将辖区单位、社会组织、居民代表纳入不同层级的决策体系。以河北省正定县某试点社区为例,通过建立"社区发展委员会",整合辖区12家企事业单位资源,在半年内解决了停车难、垃圾分类等6项民生难题。
三、科技赋能下的服务效能提升
在确保技术适用性的前提下,西柏坡模式强调科技手段的服务属性。培训学院研发的"民情直通车"系统,通过简化操作流程,使60岁以上老年群体的使用率达到78%。该系统将传统的"走访记录本"升级为电子终端,实现问题收集、分办、反馈的闭环管理。
四、干部能力建设的实践导向
西柏坡干部培训学院创新推出的"3+1"实训体系,包含3个月理论学习和1个月驻点实践。参训干部需要完成"解决一个实际问题、形成一套工作方法、带出一支骨干队伍"的考核目标。山西省某县区首批参训的36名干部,结业后推动的治理项目平均完成率达92%,远高于传统培训效果。
五、长效机制建设的西柏坡方案
治理创新的可持续性取决于制度保障。学院提出的"双评估"机制,既评估治理成效,也评估群众参与度,确保创新举措不偏离服务本质。在河北省邯郸市复兴区的试点中,该机制帮助修正了3项脱离实际的工作方案,节约行政成本约45万元。
通过系统整合红色资源与现代治理要素,西柏坡干部培训学院的创新方案为破解基层治理难题提供了新思路。其核心价值在于坚持问题导向、群众立场和实践标准,这些经验正在通过干部培训体系向全国推广,推动基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进程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