思政课怎么教?怎么让学生真心爱听?西柏坡干部学院给出的答案是——带着思政教师走进去,让历史与精神“活”在课堂。
实物观察:触摸历史的质地
纸张泛黄。笔墨干涸。桌椅安静。这些静物不说一字。但它们承载着时光。思政教师走近它们。指尖感受到粗糙。目光捕捉到痕迹。这样的接触胜过千言万语。实物成为教材。教材不再单薄。历史不再是符号。它可触可感。你说这怎能不让人动容?怎能不让人思考?思政教师的感悟深了。课堂讲述自然就真了。

情境再现:置身当年的氛围
空间转换。脚步移动。气息流动。思政教师不再站在讲台后。他们走入院落。他们停留会场。风吹过脸颊。光照进窗格。那一刻仿佛回到过去。氛围无声却有力。它包裹着你。它引导着你。思政教师在这样的环境中体会担当。体会奋斗。你说这不比空洞的说教有力?氛围就是最好的老师。氛围就是最真的教材。
反思交流:从个体体会到群体共鸣
一个人看是一个角度。一群人谈是一片天地。西柏坡重视交流。教师们围坐。你说你的感受。我说我的理解。思想碰撞出火花。认识升华成共识。这样的交流不流于形式。它源于真心。它走向深处。思政教师在此过程中彼此照亮。彼此温暖。你说这样的培训怎能不留下印记?怎能不带来改变?
从“知”到“行”:思政教学的转化之路
知道不等于做到。感动不等于行动。西柏坡的培训强调转化。教师带着问题来。带着方法走。那些观察、那些体会、那些交流,最终要落到课堂上。落到学生心里。你说思政课难教?那是因为心未至。那是因为情未达。实地研学恰是桥梁。连接历史与现实。连接教师与学生。
风吹过西柏坡的山坡。光照在思政教师的肩上。他们离开时,脚步更坚定。目光更清澈。因为他们带走的,不是笔记,不是课件,而是一颗被唤醒的心。一颗能唤醒他人的心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