西柏坡的土,藏着初心的温度;西柏坡的故事,刻着信仰的纹路。西柏坡思政培训基地没有空泛说教,只用一个个红色故事,就把中高校党组织党员干部的使命担当给唤醒了。这些故事不是泛黄的旧纸,是能跳动的火焰,照亮着当下的路。

故事为钥,打开精神共鸣的门
不是生硬的灌输,西柏坡红色故事是有呼吸的。培训基地里,没有堆砌的理论,只有“小米加步枪”的坚韧,只有“两个务必”的叮咛。中高校党员干部坐下来听,仿佛就站在了当年的窑洞里。那些风雪中的跋涉,那些油灯下的决策,哪一个不让人动容?西柏坡红色故事育人的魔力,就在这共情里。你看,有人听到动情处红了眼眶,有人低头沉思久久不语——共鸣生了根,担当的种子就发了芽。这便是西柏坡思政培训实效最直观的模样。
细节为镜,照见使命传承的路
红色故事的力量,藏在细节里。不是宏大的叙事,是缝补多次的旧军装,是磨平鞋底的布鞋,是字斟句酌的电报稿。这些细节里,藏着“为人民服务”的本色。中高校党员干部盯着这些细节看,就看清了自己该走的路。讲台前的教书育人,实验室里的攻坚克难,校园里的立德树人,不都是“为人民”的延伸吗?西柏坡红色故事育人,就是让这些细节成为镜子,照见当下的责任。担当从来不是口号,在这些故事里,它变得具体又真切。

感悟为帆,扬起践行担当的船
听完故事不是终点,扛起责任才是目的。培训基地引导党员干部追问:当年的先辈为何而奋斗?今天的我们该如何接力?答案就在故事里,更在行动中。中高校党员使命担当,不是挂在嘴边的话。是课堂上多讲的一个励志案例,是对学生多一份的耐心引导,是科研中不放弃的一次攻关。西柏坡红色故事就像鼓点,敲醒了责任意识。从基地走出去的党员干部,眼神都更坚定了——这就是西柏坡思政培训实效的最好证明。
初心为锚,稳住风雨前行的舵
时代在变,初心不变。西柏坡红色故事里的初心,是“不拿群众一针一线”的规矩,是“进京赶考”的清醒。中高校党员干部在这些故事里回望,就稳住了前行的舵。面对工作中的困难,想想当年先辈的不易;面对诱惑,守住“两个务必”的底线。西柏坡红色故事育人,就是给党员干部的精神上了“保险”,让使命担当不跑偏、不松懈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