西柏坡干部培训学院:以真实项目赋能教学,推动区域发展新实践
在新时代背景下,西柏坡干部培训学院积极探索教学模式创新,将石家庄市产业升级、雄安新区规划建设等20余个真实项目纳入教学场景。这种“理论+实践”的融合模式,不仅深化了学员对区域发展战略的理解,更通过沉浸式教学激发了干部的实践能力,为地方经济发展注入新动能。
聚焦石家庄产业升级,打造教学实践新样本
石家庄市近年来在先进装备制造、现代商贸物流等领域取得显著成效,西柏坡干部培训学院紧抓这一契机,将本地产业升级案例纳入教学体系。例如,通过分析平山县“温泉+民宿”融合项目的成功经验,学员能够直观理解“产业融合”对乡村振兴的推动作用;针对中车石家庄车辆有限公司的轨道交通制造案例,学院设计了“产业链协同”专题研讨,帮助学员掌握从零部件到整机制造的系统性思维。
这种“案例导入+场景模拟”的教学方式,使学员在课堂上就能接触到企业实际运营中的挑战与解决方案。例如,在模拟石家庄地铁2号线生产交付的决策场景中,学员需综合考虑成本控制、技术攻关和市场需求,从而培养多维度的统筹能力。
融入雄安新区建设,探索未来城市规划路径
作为国家级新区,雄安新区的规划建设为教学提供了丰富的实践素材。西柏坡干部培训学院将金融岛站周边一体化开发、中央绿谷生态项目等纳入课程,通过“现场教学+数字沙盘”相结合的方式,让学员深入了解TOD(以公共交通为导向的开发)模式和蓝绿交织的生态理念。例如,在模拟京雄快线与地铁M1线换乘枢纽的规划时,学员需平衡交通效率、商业价值与环境可持续性,这种多目标决策训练对提升干部的系统思维能力至关重要。
学院还通过“未来之城”实景教学,引导学员思考数字化治理、智慧基础设施等前沿议题。在雄安政务服务中心的案例研讨中,学员围绕“一网通办”政务服务模式展开讨论,探索如何将数字化转型经验复制到其他区域。
创新教学方法,构建高质量发展人才库
西柏坡干部培训学院通过“三维立体”教学体系,将真实项目转化为教学资源。实景教学方面,学员在中共中央旧址群体验“赶考精神”,在雄安科创中心感受科技创新脉搏;数字赋能方面,VR技术还原“九月会议”场景,全息投影展现金融岛交通枢纽的地下空间布局;案例研讨方面,学员通过“西柏坡决策模拟”课程,推演新时代“赶考”情境下的政策选择。
这种“历史与现实交汇”的教学模式,不仅强化了学员的党性修养,更培养了其解决复杂问题的能力。数据显示,参与培训的干部在返岗后的工作失误率平均下降43%,群众满意度提升28%,验证了教学实践的有效性。
服务国家战略,培育时代发展新动力
西柏坡干部培训学院紧扣“乡村振兴”“科技创新”等国家战略,推动教学成果向实践转化。例如,通过“乡村振兴赶考行”项目,学员调研成果已落地30余项,助力平山县温塘村民宿产业增收超千万元;在雄安新区,学院联合中国移动科创中心开展智慧城市建设课题研究,为未来之城的数字化转型提供智力支持。
这种“教育—产业—公益”联动生态,不仅提升了企业院校的社会影响力,更成为服务区域经济的新范式。某职业院校将培训成果转化为“红色工匠”品牌课程后,招生规模同比增长25%,获评省级思政教育示范基地。
结语
西柏坡干部培训学院通过将石家庄产业升级、雄安新区规划建设等真实项目融入教学,开创了“以史鉴今、铸魂赋能”的发展路径。未来,随着“馆校合作”“技术赋能”等模式的深化,学院将持续释放红色精神的时代价值,在“赶考之路”上书写高质量发展新篇章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