党员干部赴西柏坡干部培训学院学习,从不是简单的走走看看。红色精神藏在这片土地的每一处,不是静止的符号,是能给履职添劲的“能量源”。可怎么把这精神变作履职担当的强大动力?这是不少党员干部学习时的困惑,也是咱们要好好说的事儿。

明内核:先懂红色精神咋连履职
要转化红色精神,得先摸透它的根。根据中央党校的解读,西柏坡精神有“两个务必”“敢拼敢干”这些核心。这些不是虚头巴脑的理论,是党当年在难日子里履职的“法宝”。连红色精神的核心都搞不清,谈何转化?有些党员干部学完没效果,就是没把精神和履职的关联想明白。红色精神里的“担当”,是革命时扛重担的勇;现在履职的担当,是岗位上解难题的责。二者本是相通的,这才是转化的底子。不把这点想透,后面的路根本走不通。
找方向:红色精神要贴岗位实际
学了精神不落地,跟没学有啥两样?红色精神的转化,离了岗位就是空谈。岗位要帮群众解愁,红色精神里的“为民”就该用在这儿;岗位要突破老办法,红色精神里的“敢闯”就该融进去。不结合岗位的转化,就是飘着的空话。有党员干部说“学完挺感动,回岗位就懵了”,问题就在没找对方向。岗位需要啥,转化就该往哪儿靠。把红色精神和岗位要干的活对应上,转化才不是一句空口号。

重行动:靠实践让转化见真章
转化的关键,全在“干”字上。培训结束不是终点,是转化的开始。党员干部回到岗位,得把红色精神变成实实在在的做法。群众有诉求,主动上前应,这是“为民”精神在转化;工作遇难题,不躲不绕敢攻坚,这是“斗争”精神在转化。履职担当不是一次的表态,是每次干活都有的坚持。不行动,想得再深也没用;不坚持,开头再好也白搭。红色精神能不能变成履职动力,最后还得看行动给不给力。
党员干部去西柏坡学习,核心是让红色精神“活”起来。从懂内核到找方向,再到重行动,这三步走对了,转化就顺了。红色精神从不是过去的回忆,是现在履职的底气。把它融进每一项工作,履职担当才有足劲,红色精神在新时代也才能有新价值。